研途赋能,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
研途赋能,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
研途赋能,共育芬芳 成都龙泉二小与这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研讨活动
安宁产业园区昆钢智慧中心外景。记者 周灿 摄(shè)
5月27日(rì),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园区(yuánqū)经济发展情况。记者 周灿 摄
5月27日,人大代表参加联组(liánzǔ)会议。记者 周灿 摄
瑞丽沿边产业园雅戈尔服装生产(shēngchǎn)车间工人正忙碌生产。记者 雷桐苏(sū) 摄
安宁产业园区云南友日久(yǒurìjiǔ)包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shēngchǎn)车间。记者 周灿 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èrshí)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3815”战略(zhànlüè)发展(fāzhǎn)目标,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园区经济(jīngjì)为牵引(qiānyǐn)一体(yītǐ)推进“三大经济”,促进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反映,我省园区经济发展势态积极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
今年是云南省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收官之(zhī)年。在关键之年,如何补齐短板扬(yáng)优势,如何改革创新推动园区经济提质增效?
5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dìshíqīcì)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guānyú)园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bàogào)开展专题询问。7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调研情况,围绕园区经济发展的堵点、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询问,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作答。在一问一答(yīwènyīdá)之间,进一步理清(lǐqīng)发展思路,凝聚(níngjù)起发展共识。
找准症结破难题 不断激发园区经济新活力(huólì)
“今年(jīnnián)是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目前主要指标完成的情况如何?有些指标差距比较大,有什么措施(cuòshī)赶上进度?”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宗国英提出第一个问题(wèntí)。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俊民作出应答,客观介绍了我省开发区(kāifāqū)发展的(de)整体成效、问题短板和面临的机遇(jīyù)挑战,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举措。
2024年,全省园区经济(jīngjì)保持良好(bǎochíliánghǎo)发展势头,89个开(kāi)发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47万亿元。到去年底,三年(sānnián)行动明确的30项任务符合预期的有(yǒu)27项,3项指标滞后于预期。结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提出的园区经济存在的规划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赵俊民表示(biǎoshì),省政府将从6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发展开创新局面。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jīzhì)(jīzhì)改革,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从政务管理到(dào)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转变,深化“小管委会+大公司”管理模式,提升园区市场化运营水平。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打造(dǎzào)产业集群,引导各园区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理清园区发展思路,筛选(shāixuǎn)比选确定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jìngzhēng),合理推进产业布局。
——推动园区(yuánqū)(qū)合作共建(gòngjiàn),加大培育力度,支持重点省级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全面推进沪滇“16+16”重点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完善(wánshàn)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飞地、“园中园”等园区共建模式落地。
——强化园区(yuánqū)要素保障,避免闲置资源浪费。建立园区基础设施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效率(xiàolǜ),加快(jiākuài)盘活闲置的厂房。
——完善园区政策制度,健全(quán)园区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细化投、融、建、管、营各(gè)环节的管理标准和流程(liúchéng),建立以增量增速、平均效益(xiàoyì)、集约节约、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优化资金等要素的配置,实行优进劣出动态调整,推动园区健康发展。
——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有针对性的行动计划,重点(zhòngdiǎn)以园区经济(jīngjì)为牵引,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壮大。
听完回答,宗国英补充(bǔchōng)建议说:“针对云南山区多的实际,对于园区规划(guīhuà)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判断,防止盲目扩张、一哄而上。”
规划科学才能发挥作用。针对园区(yuánqū)规划的话题,拉玛·兴高委员提出询问:“如何调整优化做实(zuòshí)园区发展(fāzhǎn)规划,推动园区提升产业集中度,引导园区差异化发展?”
省发展(fāzhǎn)改革委主任陈明直面(zhímiàn)问题回答:“省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指出的我省园区规划方面存在(cúnzài)布局不(bù)合理、选址不科学、产业不清晰等问题客观中肯、一针见血。”对此,他表示将认真吸纳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一方面建立健全(jiànlìjiànquán)宽进严管的制度办法,抓好分类指导(zhǐdǎo)、用好利益共享机制,强化(qiánghuà)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能进能退,进退有序。另一方面要强化产业引导,推进(tuījìn)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铝、硅、磷、有色和稀贵等比较优势产业,抓好内地产业协作园区、沪滇“16+16”重点产业园区、“2+3+N”沿边产业园区建设(jiànsh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重点园区延链补链强链。
紧盯差距补短板 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shēngjí)
近三年来,我省开发区工业总产值(zǒngchǎnzhí)年均增速低于预定目标。对此,翁斌委员提问:“要采取哪些措施实现(shíxiàn)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目标?如何进一步(jìnyíbù)招引(zhāoyǐn)培育壮大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省(shěng)工业和信息化(xìnxīhuà)厅厅长周踊回应(huíyìng)称,“园区经济(jīngjì)”是省委提出抓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也(yě)是工业和信息化的主战场。省工信厅将谋准谋实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稀贵金属新材料、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电子终端制造和信息设备制造等云南有优势、有特色、有基础的主导工业产业(chǎnyè);将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链,避免同质化竞争(jìngzhēng)。将大力精准招商引资,同时下沉一线,当好园区项目建设的服务员,做好省一级要素保障的协调员。
开发区是我省(wǒshěng)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杨正晓委员提出,我省开发区开放型(kāifàngxíng)经济(jīngjì)质量不高、外向型产业集聚度不足,2024年全省园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较全国平均水平差距(chājù)较大。“如何补齐我省园区外资外贸方面的短板,发挥平台引领作用?”
省商务厅厅长李朝伟表示,近年来(jìnniánlái)我省聚焦制度引领、产业发展、协同联动(liándòng)以及开放发展等重点,推进开放型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接下来,将加强业务指导(zhǐdǎo)、政策支持,做好服务和监督保障工作,定期“坐诊”“巡诊(xúnzhěn)”“上门(shàngmén)问诊”解决各园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地区,力争今年开放型园区有新的变化。
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我省5个国家级经开区有(yǒu)4个全国排名下降,其中昆明杨林经开区于今年1月被清退出(tuìchū)国家级经开区行列(hángliè)。杨正晓委员继续追问,如何解决和避免这一类问题再次发生?“作为业务主管部门(bùmén)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将认真吸取教训。”李朝伟表示,杨林经开区主要存在(cúnzài)总量(zǒngliàng)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shēngjí)慢等问题。下一步将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加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再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的行列。
要素保障夯基础 全面提高园区产业承载力(chéngzàilì)
目前,我省高新区发展中,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jiànshè)困难、科技(kējì)创新平台及服务体系不(bù)健全、企业创新主体能力弱等问题(wèntí)普遍存在。聂涛委员问道:“在加大研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在(zài)高新区(gāoxīnqū)的发展(fāzhǎn)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不够的问题客观存在。”省科技厅厅长高俊坦言,高新区区别于(yú)其他产业园区的最大两个字就是(jiùshì)“高”和“新”,其中,“高”就是实现(shíxiàn)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新”是体制机制方面创新。为进一步(jìnyíbù)推动园区经济科技创新水平,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明确高新区的发展定位,系统研究国家在高新区评估指标体系中反映出的问题,逐个分析(fēnxī)补足发展短板。同时,在省级(shěngjí)层面建立(jiànlì)统一监测指标体系,随时掌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从(cóng)省级层面调度,推动州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形成(xíngchéng)合力、同向发力。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未来产业。今年将从5家省级高新区选出一两家争取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科技创新(chuàngxīn)离不开人才(réncái),在引进人才方面还有哪些措施?”聂涛追问。对此,高俊表示,每年我们从省外引进的博士及(jí)以上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但引入到园区企业的不到10%,主要还是(háishì)园区企业承载力不够。接下来将大力培育(péiyù)领军科技型企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落实好人才政策(zhèngcè),招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积极融入和服务产业发展。
张瑞才委员通过调研了解到(dào),为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全省共安排发行地方政府(zhèngfǔ)专项债券1000多亿元。针对如何配置使用监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证债券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de)问题,省财政厅厅长王椿元(wángchūnyuán)直言,将加强对专项债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源头(yuántóu)上严格审核把关,避免低效无效项目的同时,减少资金的闲置和(hé)浪费。把握“用”的方向,加强“管”的措施,落实“还”的责任,鼓励有条件(tiáojiàn)的地区探索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筑牢还本付息的风险(fēngxiǎn)防线。根本(gēnběn)上还是要引导基层培育壮大财源,推动形成“发展产业—增加税收—再发展产业”的良性循环。
要素保障是园区经济发展(fāzhǎn)(fāzhǎn)的基础条件,其中发展空间和(hé)土地是发展的关键。莫非委员调研发现,目前各开发区建设均存在要素保障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供应(gōngyìng)不足和低效开发并存、供而未用(wèiyòng)等问题较为突出。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园区土地供应,盘活利用好闲置(xiánzhì)和低效用地,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高中建坦言,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供而未用问题涉及多方面原因,有些项目未按计划落地,有些土地一级开发不到位企业无法使用等等(děngděng)。对此,将采取调度(diàodù)机制分类指导处置,并压实地方政府、园区责任,多方合力联动(liándòng)解决土地要素保障问题。
开展专题询问,既是(shì)“人大之问”“责任之问”“庄严之问”,也是党的(de)主张、人民的期待、法律的要求,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mínzhǔ)的重要体现。询问人紧盯关键问题当场提问,应询人直面问题诚恳答复,问出了监督和(hé)质效,答出了责任和担当,必将把监督成效转化为促进园区(yuánqū)经济发展提质升级的实效,开创云南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郎晶晶 宋金艳 左超(zuǒchāo)
园区经济发展壮大(fāzhǎnzhuàngdà)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园区经济是(shì)我省高位布局的(de)“三大经济”之一,是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引擎。为全面了解园区经济发展状况,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2月至5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到(dào)昆明、楚雄(chǔxióng)、昭通、玉溪等州(市)和福建省(fújiànshěng),对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委托13个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同步调研,召开(zhàokāi)座谈会听取省直有关部门(bùmén)和部分省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园区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
报告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mùbiāo),充分发挥资源、区位(qūwèi)、气候、开放等比较优势,以园区(yuánqū)经济(jīngjì)为(wèi)牵引一体推进“三大(sāndà)经济”,园区总体数量从少到多、经济总量从小到大、产业聚集从弱到强,园区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hǎo)的(de)态势。2024年,全省89个开发区以不到1%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20%的GDP、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60%的税收、近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加快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玉溪市以“烟+锂(lǐ)”双轮驱动重塑产业版图;昭通市镇雄产业园区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普洱市思茅(sīmáo)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让“一杯茶、一杯咖啡(kāfēi)”成为造福一方的主导产业;丽江市打造(dǎzào)集高端花卉(huāhuì)种植、科技研发、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园;保山市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着力(zhuólì)改革创新(chuàngxīn)“园中园”体制机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力打造“中国绿色铝谷(lǚgǔ)”核心区……各地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增长引擎、创新平台、开放高地的作用,加快(jiākuài)推进开发区经济增长,全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3年(nián)的6965.2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84.94亿元、增长3.6%。
沿边产业园(chǎnyèyuán)区、合作共建园区(yuánqū)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去年,瑞丽、河口、磨(mó)憨三个沿边产业园新签约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tóuzī)42.98亿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6.6亿元,同比增长36.4%。我省(wǒshěng)持续深化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去年沪滇协作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445个、实际到位投资207亿元,帮助云南打造消费帮扶品牌、销售(xiāoshòu)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143亿元。
我省还发挥(fāhuī)园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开展开发区主导产业提升(tíshēng)行动,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24年底,全省21个开发区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于(gāoyú)60%,国家级(guójiājí)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省开发区40.4%,绿色铝、硅光伏(guāngfú)等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开发区32.06%。
全省现已建成1个(gè)国家级“滇中稀贵金属集群”、19个省级(shěngjí)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大支柱产业(chǎnyè)占(zhàn)全省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达62.5%。有色金属(yǒusèjīnshǔ)、电力、烟草、电子、食品、化工、黑色金属7个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口岸+产业”发展已初步呈现出集群化特征,各类产业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日益凸显。今年3月,省政府批准(pīzhǔn)新(xīn)设立35个省级开发区,原有的89个开发区退出2个,目前全省共有122个开发区。
云报全媒体(méitǐ)记者 郎晶晶
抓住关键 “问”到(dào)要害
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云南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gāozhìliàng)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招。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的首次专题询问(xúnwèn),聚焦园区经济发展难题,“问”症结、“问”举措,彰显靶向监督(jiāndū)效力。
近年来,云南深入贯彻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fāzhǎn)目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在(zài)产业升级(shēngjí)、开放创新、要素聚集等方面不断突破,经济活力不断显现。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wèntí)也不能忽视:规划不够合理、综合(zōnghé)实力偏弱、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亟需各地(gèdì)各部门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推动园区经济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人大监督必须紧扣发展大局,以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此次省人大常委会(réndàchángwěihuì)强化监督举措、加码监督力度,在前期深入进行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直指问题要害。“开发区振兴(zhènxīng)三年(sānnián)行动确定的一些(yīxiē)目标任务目前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改进工作、加快进度(jiākuàijìndù)?”“一些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有园无实’‘有园无业’怎么破解?”“部分(bùfèn)园区在国内排名持续下降,如何扭转?”等问题,给现场应询的相关(xiāngguān)部门带来了不小压力。
“问”到了要害,关键(guānjiàn)看“答”的行动。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压实责任,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做好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把人大监督意见(yìjiàn)转化为有效举措,推动园区(yuánqū)经济做强、做优、做大,齐心协力共绘云南高质量发展(fāzhǎn)的新图景。
云报全媒体(méitǐ)记者 瞿姝宁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